中交第三航务有限公司
    • 网站首页
    • 公司简介
      公司简介
      企业文化
    • 产品展示
      中心
      文化
      综合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  公司新闻
      行业新闻
    • 成功案例
      成功案例
    • 客户服务
      售后服务
      技术支持
    • 人才招聘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  联系我们
      在线留言

    新闻动态Site navigation

    公司新闻
    行业新闻

    联系方式Contact


    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    电 话:020-123456789
    网址:www.hpnbfz.cn
    邮 箱:admin@aa.com

   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
    新闻动态Welcome to visit our

    古人弹琴,到底啥姿势啊

    分享到:
      来源:中交第三航务有限公司  更新时间:2025-05-09 11:53:02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
      唐 佚名《调琴啜茗图》

      宋 赵佶《听琴图》

      元 王振鹏《伯牙鼓琴图》

      明 文徴明《蕉石鸣琴图》

      清 朗世宁《弘历观荷抚琴图》

      古人弹琴姿势这个知识点,古人弹琴其实不冷,到底而且对弹琴的啥姿势人来说,习以为常。古人弹琴只不过,到底弹琴者有没有想过唐人、啥姿势宋人、古人弹琴元人、到底明人、啥姿势清人都是古人弹琴怎么弹琴的呢?

      这个答案,在古画里直接就有。到底

      《调琴啜茗图》是啥姿势宋人的摹唐画,虽是古人弹琴宋人摹,表现的到底仍是唐人。五代以前(包括唐)古琴的啥姿势弹奏方式,弹琴主要以坐在石头上或者地上,琴身斜置腿上为主。

      《听琴图》挂在宋徽宗名下,是宋人的画,画宋徽宗坐在石上,前有琴桌(但这张桌子显然比现在通常的琴桌短),自宋以后,古琴平放,琴者正坐弹奏的方式逐渐固定下来,成为标准。

      元人王振鹏的《伯牙鼓琴图》,画伯牙坐在石上,琴平放在腿上。虽然画的是古早的人物,但弹琴坐姿显然是宋元时代的。

      明朝出现大量的携琴访友或者山林弹琴图,比如文徴明的《蕉石鸣琴图》上,琴师杨季静盘膝而坐, 将琴置于腿上,这样的演奏方式难以驾驭有技巧、有难度的琴曲。然而,这恰恰是古画中明代文人最常见的弹琴姿态——这是当时流行的文人风尚,但并不是最合适的弹琴姿势,因为很多文人其实琴弹得不好,甚至不会弹。

      至于清人的《弘历观荷抚琴图》,坐于琴椅琴桌弹琴的弘历,显然已和现代人的弹琴姿势一般无二了。

      这五张图中,除了《调琴啜茗图》和《伯牙鼓琴图》,都是当时人绘下的时代留影,宋人绘宋人,明人绘明人,清人绘清人,若宽松一点看,《调琴啜茗图》和《伯牙鼓琴图》也可看作是时代留影。

      古画里真的藏了太多东西,留存的时代痕迹,比文字更直观。

      文并供图/任淡如

    上一篇:蚌埠五河:一水两用一地多收 稻虾共作蹚出致富路
    下一篇: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丰收

    相关文章

    • 首次“双收”迎增收——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
    • 西藏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
    • 西藏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
    • 西藏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
    •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做好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
    • 西藏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
    • 西藏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
    • 西藏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
    • 免费安装做诱饵 兜售滤芯骗老人 当心“佳溢诺”净水器促销陷阱
    • 西藏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

    友情链接:

    • 游泳受伤 农庄赔偿2万元
    • 5个品种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
    • 两会聚焦
    •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亮相
    • 中国“文物医生”在海外 妙手匠心帮助修复世界文化遗产
    • 5个品种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
    • 赶全国非遗“大集” 中外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
    •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“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”举办
    • 满目春色 处处欢歌
    • 安徽乡村振兴网将举办首场特色乡村市集活动
    • 故宫特展来了!172件文物感受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
    • 古人弹琴,到底啥姿势啊
    • 中国“文物医生”在海外 妙手匠心帮助修复世界文化遗产
    • 安徽产业援疆为和田皮山“造血”
    • 莫奈笔下的风景,百多年后仍在滋养人类的心灵
    • 文化中国行丨丽江古城“天雨流芳” 一句劝学古训背后的文脉书韵
    • 互动中触摸文化密码 体验“江湖共振”
    • 我们问了13个大学生:为什么要讲脱口秀
    • 讲好英雄故事 建构中国特色的“英雄IP”
    • 两部门联合整治体育饭圈乱象 处置账号7.6万个
    • 5个品种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
    • 游泳受伤 农庄赔偿2万元
    • “质量月”曝光台
    • 永定门里 乾坤一场戏 半生较量 俯仰皆身鉴
    • 文化中国行|新展览、新活动 清明假期“博物馆热”再升温
    •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将在西安举办
    • 去码头整点薯条
    • 人们为何喜欢折柳相送
    • 安徽:“黑科技”赋能特高压巡检保障迎峰度冬
    • 安徽产业援疆为和田皮山“造血”
    • 春花不止于江南——去明代北京反向赏花
    • 人气值“爆”了!乡村花卉消费引热潮
    • 互动中触摸文化密码 体验“江湖共振”
    • 国家发展改革委: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增至12类
    • 交通运输部:多措并举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
    • 安徽乡村振兴网将举办首场特色乡村市集活动
    • 国家医保局: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上线
    • “质量月”曝光台
    • 这群年轻人种的牡丹 带火了这座城
    • 景区免费开放,不靠门票靠什么
    • 安徽乡村振兴网将举办首场特色乡村市集活动
    • 春花不止于江南——去明代北京反向赏花
    • 国家医保局: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严监管
    •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
    • 安徽乡村振兴网将举办首场特色乡村市集活动
    • 版权文化校园行活动举行
    • 1至3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9586.83万
    •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亮相
    • 市场监管总局、中消协提示:不是所有净化器都能除花粉过敏原
    • 人们为何喜欢折柳相送
    公司简介|产品展示|新闻动态|成功案例|客户服务|人才招聘|联系我们

    Copyright © 2017 Powered by 中交第三航务有限公司   sitemap

    0.1041s , 9164.4140625 kb